top of page

​信報專欄 - 「為香港寫個讚」

香港醫院
2016年3月24日

 

我們的香港,我的出生地,我的歸屬地。

 

小時候,膽大聯結童黨,攀越叢林,直奔溪澗,捉魚摸洞;來回岸灘,釣魚拾貝, 兒時憨皮調笑的歸屬地!

 

出生於香港的我,每次與在外國長大的友人閒聊時,大家總會不其然地,提及各自故鄉的民族特色,當中少不了善意的搞笑環節。在香港出生的我,往往會被友人笑問:「為何香港人總是走路走得這麼快?最顯現的是在乘搭地下鐵路時,我怎樣嘗試快步走,總是趕不上?不管在上班、下班時段是這樣,連在非繁忙時段你們都是奔馳的步伐,真令人費解?在香港走路有多大的靨力哦!」

 

確實,外國人靨根兒不理解這小區,地小人多,市民面對的種種生活靨力,實屬正常。這點,正正是我們優越民族性的其中一項。勤快,分秒必爭的工作效率,是我們香港人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。不然,香港的經濟地位怎能在世界爭得一席位?

 

我們的優越更不僅於此,還有關愛互助精神,使人難忘溫暖之都,需舉讚致敬!

 

本年1月初的某夜,年邁母親飯後不適,臉色蒼白,馬上帶她去急症室檢查。在漫長的等候當中,母親坐下閉目小休。急症室門再度打開,跑進一名慌恐的中年婦人,奔向醫護人員詢問家人情況,再撲向警員查究。

 

跟着,急症室門再次打開,走進一名婆婆,看上更憂愁沉重!靜觀,婦人是婆婆的女兒,被送院的傷者是婆婆的兒子,警員正當道明要查證傷者頭部所受的傷,是否涉及刑事襲擊成份。

 

到此,婆婆趟超後退,一名醫護人員,一個箭步走上前攙扶婆婆,轉交到她女兒手中後,便趕接送來輪椅,先把婆婆安坐,再推送到較寧靜的角落,靠近一名當值警員。警員看上年輕,但他關懷及安慰,讓婆婆慢慢定下神來。

 

婆婆女兒請求年輕警員代為看緊婆婆,好讓她可入內了解弟弟的情況。他點頭示 意,手一揚,婦人轉身跑離。緊接着,不止一名警員,再接着,另兩名警員,分別走到婆婆跟前,繼續安慰、關懷、解釋婆婆兒子受傷的原委。

 

最讓我讚嘆的,是其中一名警員,放心不下,折返安慰婆婆,而揪心凝眸的婆婆咀角微動,點頭示謝。

 

婆婆女兒回來,分別感謝各警員們,再去關心母親。婆婆主動向女兒提出,先行回家休息,若有最新消息馬上通知她。婦人對母親的舉動有點莫明,情緒平穩得這麼快,她也提起母親物品,送婆婆出門。

 

廣播聲音使我的視線離開了這幕可喜、可讚,既具關愛,亦具優秀專業精神的故事。

這夜的故事更豐富了我的人生,要和母親好好分享。曾斯琪

香港創意藝術家

bottom of page